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是铜仁市的主城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设立万山区。现国土面积842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11个乡(镇、街道)。
万山交通便利,是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京津南下桂琼、广深北连陕甘的重要交通枢纽,沪昆、杭瑞、环省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渝...
名称来历 相传在西周时(前1100~前771年),从巴方来了一个梵氏女子教土民在崖壁上用她带来的青铜之内的工具沿着丹脉敲凿取丹,久敲久凿而成洞穴。梵氏将凿得的丹砂献给武王,武王服之,不仅治好了心悸不宁的毛病,而且神清气爽,颜面红润,智慧超人,体力倍增,便敕封产丹之山为“大万寿山”,在元、明、清代简称大万山,民国开始简称“万山”。故民间传说:“万山,是以丹得名”。 建制沿革 夏商为荆州之域。 周朝,属楚。 秦朝,属黔中郡。 汉朝,属武陵郡。 魏晋南北朝初属武陵郡,后属东牂牁郡。 隋朝,属辰州。 唐朝,属锦州。 宋朝,属沅州。 元至六十四年(1277年),置大万山苏葛... [阅读全文]
位置境域 万山区位于东经109°11'—109°14'、北纬27°30'—27°32'之间,东南临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接新晃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西与黔东南州岑巩县接壤,北与铜仁市碧江区、江口县毗邻,总面积842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万山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集山、水、林、洞为一体。全境地势东低西高,中部隆起。东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深谷密布,西部丘陵,地势开阔平缓。境内的地层,绝大部分属海相沉积,厚度巨大。地层呈北东、北北东向带状分布,从东到西,依次出露有板溪群、震旦系,局部地方覆盖有第四系。属武陵山系,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的东南部,地势东部底、西部高、中部隆起,自中部向东南... [阅读全文]
人口 2021年人口年报:万山区总人口数203904人,城镇人口96322人。万山区以侗族、汉族为主,同时有土家族、苗族、回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白族、瑶族等16个少数民族聚居。 [阅读全文]
社会事业 截至2021年,万山区有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11个。 截至2021年,全区共计医疗卫生机构132家,其中区级医疗机构1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民营医疗机构6家、个体诊所2家、医务室3个、村卫生室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全区编制床位1102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含民营医疗机构、临聘人员)1738人。 交通运输 万山是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京津南下桂琼、广深北连陕甘的重要交通枢纽,沪昆、杭瑞、环省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渝怀复线3条铁路环绕四周;沪昆高铁、铜玉城际高铁开通,1小时直达... [阅读全文]
根据市级4月26日反馈我区1-3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如下: 一、生产总值。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6亿元,同比增长5.2%,居全市第7名。其中,一产完成2.99亿元,居全市第9名;二产完成7.12亿元,同比增长10.1%,居全市第2名;三产完成11.66亿元,同比增长2.8%,居全市第9名。 二、农业经济。一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9亿元,同比增长6.0%,居全市第9名。 三、工业经济。1-3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居全市第3名。 四、固定资产投资。1-3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居全市第9名。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5亿元,同比增长3.4%,居全市第9名。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11亿元,同比增长8... [阅读全文]